四大骑兵师接到军令,纷纷整顿装备,朝着朔方火速集结。士兵们士气高昂,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的作战计划,但都明白此次行动至关重要,是为了给屡屡进犯的鲜卑人一个狠狠的教训。
马超所部的五千枪骑兵同样毫不含糊,他们在马超的带领下,枪戟如林,整齐有序地奔赴朔方。马超骑在马上,神色冷峻,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期待,他渴望在战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。
黄忠和赵云作为左路军的将领,立刻与军师李儒商讨行军路线和作战策略。李儒手持地图,仔细地向他们讲解着:“此番行动,我们要佯装进攻,务必引得鲜卑人倾巢而出。但在撤退时,定要把握好节奏,不能让敌人看出破绽。同时,要留意提前设下的埋伏地点,确保能及时前后夹击,重创追兵。”黄忠和赵云点头称是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。
张辽和太史慈右路军这边,贾诩还没到位,二人商议:“我军的任务是,待鲜卑人主力出动,我们要迅速绕后截断他们的退路。行动要快、要稳,绝不能给鲜卑人喘息的机会。裴元绍熟悉情报工作,关键时刻能为我们提供意想不到的助力。”张辽和太史慈相视一眼,握紧了拳头,决心完成任务。
张远没有第一时间率领虎卫离开晋阳。
第一,他等待贾诩回归。
第二,等待郭嘉回到幽州。
第三,他在考虑要不要把张盛带上。
张远在等待贾诩与郭嘉的间隙,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张盛和张云的身影。他深知,自己常年征战在外,虽为了并州百姓和势力的发展,但对子女的陪伴实在太少。如今张盛和张云渐渐长大,各有不凡之处,让他既欣慰又有些愧疚。
张盛在蔡邕、卢植和管宁三位大儒的教导下,不仅文学素养日益深厚,对兵法谋略也有了深刻理解。三位老夫子虽时常因学术观点不同而争论,但这也让张盛接触到了多元的思想,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。他愈发出色的表现,让那些原本对张远势力内部继承问题怀有异心的人,不得不暂时收起心思,静观其变。
而张云,她继承了母亲朱雀对武艺的热爱,年仅十四岁,武艺便已远超张远。她那活泼好动又爱打抱不平的性格,使得晋阳城的富二代、官二代们吃了不少苦头。张云常常乔装打扮,带着人去教训那些她眼中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,每一次行动都像是一场小小的江湖侠义之举。张盛也时常成为她“考教武艺”的对象,被她“揉虐”一番。不过,张盛倒也不恼,看着姐姐如此活泼勇敢,心中满是欣慰。
张云能如此“霸道”,背后离不开家人的宠爱。蔡琰作为主母,对张云疼爱有加,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宠溺。甄宓与张云亲近,不仅在情感上视如己出,还在经济上大力支持,隔三差五就给张云钱财,让她成了个“小富婆”。有了钱的张云,缠着张远要组建自己的女兵卫队。张远实在拗不过,便给了她一个队百人的名额。而张宁得知后,更是豪爽地直接从凤卫营抽调了一百女兵给张云,自此,并州便多了一支独特的“张云卫”。
张云在张远和张宁的惯纵、蔡琰的宠爱以及甄宓的钱粮支持下,在并州可谓是威风八面,横着走路都不为过。但她并非骄纵蛮横之人,骨子里透着一股正义与善良,只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她的印记。而此时忙于战事筹备的张远。
张远被张云缠得头疼不已,这小丫头武艺高强又任性,一心想着跟他出征,体验战场上的金戈铁马。看着张云那渴望又坚定的眼神,张远心中有些动摇。
与此同时,他又想到了张盛。张远明白,明将并非天生,都是在战火中磨炼出来的。他不想张盛将来成为空有理论,却无实战经验的马谡。若能趁此机会,带张盛去见识见识战场,说不定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,更重要的一点是,张盛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。
张远陷入了两难的抉择。带张云出征吧,虽说她武艺不错,但毕竟是个女孩子,战场凶险万分,作为父亲,他实在放心不下;可不带她去,又怕这丫头没完没了地缠着自己,甚至自己偷偷跑去。至于张盛,他深知这是个难得的历练机会,对张盛未来继承自己的位置,统领并州势力至关重要。
思来想去,张远决定先找蔡琰商量商量。蔡琰听闻此事,秀眉微蹙,眼中满是担忧:“夫君,战场乃是生死之地,张云年纪尚小,虽说武艺不错,可终究是个女儿家,怎能让她涉险?至于张盛,我也明白历练的重要性,但他毕竟还年轻,万一有个闪失……”
张远握住蔡琰的手,轻声说道:“夫人,我明白你的担忧。但张云这孩子性格倔强,若不让她去,恐怕她心里会一直惦记着。而且她武艺确实不弱,在战场上能照顾好自己。至于张盛,我也不想让他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。我会安排妥当,保证他们的安全。”
蔡琰无奈地叹了口气:“既然夫君主意已定,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。只是你一定要多加小心,护好他们二人。”
张远点头应下。随后,他叫来张盛和张云,严肃地说道:“此次出征,你们二人若想跟随,必须听从我的安排,不得擅自行动。战场之上,生死一瞬,稍有不慎,便是万劫不复。你们可明白?”
张云兴奋地跳起来:“爹爹放心,我一定听话!”
张盛则沉稳地点点头:“父亲,孩儿明白,定不会让您失望。”
张远看着两个孩子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深知,这一战不仅是为了抵御鲜卑,保卫并州,也是张盛和张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考验。而他,作为父亲,更作为一军主帅,必须确保孩子们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平安无事,同时让他们能从中学到真正的本领,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沮授到达徐州后,与贾诩说了张远的决定和安排,酷爱隐忍的贾诩听说让他和李儒为军师,又不让他们跟随张远。
立刻明白张远是什么意思,张远这是怕四大骑兵主将有妇人之仁。
将徐州的形势与沮授交代完后,贾诩又将自己的计策说了,临走之时,贾诩对沮授说。
“公与若决我计可行,则用之,若决我计狠辣,可弃之,徐州之事就交给你了。”
沮授拱手示意,并没有正面回答。
贾诩洒脱一笑,带着护卫悄悄离开。
六月二十,并州牧大将军张远向朝廷请命,鲜卑人不服王化,屡屡犯边,欲出兵鲜卑,请朝廷调拨钱粮兵马。
而朝廷当即便昭告天下。